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名中医——李聪甫

锄禾网|来源: | 2021-12-03 | 次阅读

名医简介

李聪甫(1905~1990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致力于中医药事业70年,对脾胃学说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倡“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结合临床,确立“益脾胃、和脏腑、通经络、行气血、保津液,以至平衡阴阳”的治疗大法,此外对于内、儿、妇科也有较高的造诣。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卓有贡献。

治学方法

一、择善本,苦奠基,溯源而上

中医的书籍浩如烟海,哪些是适合入门之学?哪些适合临床参考?哪些适合精研探理?慎重选择善本是极为重要的。每一大类(理、法、方、药)以一至两本“奠基”,苦读、摘抄、记诵,自然熟能生巧。打稳了基础,再由此追源而上,就不至于茫无头绪。比如《 伤寒论》的注释者多达二百余家,各有所长,李聪甫老先生选择了《伤寒来苏集》奠基,老先生认为柯韵伯的注释比较切合实际,它具有因方辨证、分析綦详的特点,易于系统学习。

二、勤于问,精于思,辨明泾渭

“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理自知。”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思,就是辨明异同,找出规律,寻觅准绳。比如,“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一段经文结合注释是不难看懂的。但是,如果进一步想想就会明白,第一句是指属性而言,第二句是指方位而言,第三句是指现象而言,合而观之,三句都是举例而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又进一步理解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那么,“其要一”又是什么意思呢?其意思是指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规律是共同的、一致的,从而再进一步思考就理解了它的总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熟读精思还不够,如有思而不解之惑,还得勤于问。历代著名医家,如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无一不是从问难质疑中获得了学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熟读之,精思之,勤问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重实践,究成败,积累心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聪甫老先生认为实践中必然有成有败,从实践的成败中来认识所学和检验所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正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比如说,四诊之中,切脉尤难掌握。微与濡、弱与细、结与涩、紧与数、弦与革等等脉象都只有几微之辨,往往心中了然,指下难明。必须从长期诊察病人过程中边摸索、边认识、边掌握这种规律。在实践中,一定会时有所感,时有所得。

四、育兴致,明志向,术业有专攻

李聪甫老先生认为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在学习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对某种理论、某家学说、某种疾病,乃至某种治疗方法,如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绝不应放过它,而应紧紧抓住它,不断培育它。这种兴趣往往是促使自己术业专攻的重要催化剂。须知有志才有兴,有兴才有所专攻,有所专攻才有识,有识才有成啊!

五、览群书,广学识,相得益彰

李聪甫老先生认为有志于医学的人,应该使自己具有较广的知识面。有的人开始接触医经时,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这是因为文字古奥、医理精深的缘故。中医的理论本来就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是用古文写成的,如果对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语文知识-一窍不通,学习经典势必倍感困难了。俗话说:“医书一担,儒书一头”。因此,掌握了古文常识,学习中医经典就获益匪浅。

在这方面,李聪甫老先生认为有一本医家必读之书——《自然辩证法》,而且应该着重读毛主席的《矛盾论》。解放以后,李聪甫老先生始终把这本书置于左右,百读不厌,深得其惠。为什么?因为唯物辩证法就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精髓,能够学习和运用它,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代表著作

《麻疹专论》 、 《中医生理学之研究》 、 《李聪甫医案》 、 《李聪甫医论》 《脾胃论注释》《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传统老年医学》等相关著作。

担任职务

李聪甫先生曾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二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五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湖南中医杂志》名誉主编等。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