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田园综合体 > 正文

共筑田园综合体 打造军创产业园

锄禾网|来源: | 2021-03-18 | 次阅读

莫培成和村民一起在村中植树。

从守边战场到创业赛场,从攻坚脱贫到振兴乡村,退役军人莫培成以“向前冲锋”的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共筑乡村田园综合体,擘画湛江军创产业园。他的故事成为退役军人的一个典范,勾勒出了一道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美丽风景线。

热血从戎去 戍边立战功

上世纪60年代初,莫培成出生在廉江一个农村家庭。1983年入伍,服役于原广西独立师某部。

日前,记者见到了近60岁的莫培成,一个标志的军人板寸头,一身挺拔的整洁套装,风一般的矫健步伐。虽然退伍多年,但刚直的军人气质仍遮掩不住。

“我爷爷就是老革命。”讲起从军经历,莫培成倍感自豪。自幼受爷爷的教育熏陶,年少的莫培成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连续三年报名参军,最终于1983年如愿以偿。

“那时参军的氛围很踊跃,我正是热血青年,连续三年参加体检都合格,第三年才挤上名额。”他犹记得,参军报名时面试官问他:“你知道当兵是要上战场的吗?你不怕死吗?”“我不怕!当兵就是为了上战场保家卫国!”热血方刚的莫培成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果不其然,新兵乍到,负责戍边的莫培成很快被派去执行前线任务。上火线之际,莫培成义无反顾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莫培成回忆,行军前线,每位战士身上都背着70多斤重的装备行进。广西山地崎岖,雨水繁多,气候潮湿,装备和身体被淋得湿透,对体能更是倍加考验。一些战友走不动了,莫培成就把他们的装备背在自己的身上,继续翻山越岭。“背了几个湿漉漉的装备,负重超过百斤。”莫培成历历在目。

在前线执行任务中,莫培成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一次交战中,莫培成从山上落下,摔伤了头部,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莫培成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获得了肯定和表彰,很快就晋升“班长”。

立下战功,莫培成也不骄不躁,带领战友戍守边疆两年,直至服役期满。

莫培成介绍村中污水处理池。

退役不褪色 创业展风采

脱下戎装,本色不改。退役后,莫培成回到湛江农村扎根基层创业,从事水产养殖、农业种植、环境工程等多领域工作。凭着敢拼敢闯、不畏艰辛的军人品质,经过30多年的艰辛创业,莫培成完成了从农村退伍军人到民营企业家的华丽转身,阔步行走在人生新征程上。

“两年军旅生涯的艰苦历练,教会了我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不怕牺牲,这一直支持我走过这30多年的创业之路。”莫培成说。

去年,莫培成站上了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的舞台。“我想搭建一个退役军人的双创平台。”舞台上,他掷地有声地道出了自己的初心与梦想。创业期间,莫培成不止一次帮助过“五保户”退役军人完成再就业。“我公司现有的30多名员工里,超过三分之一是退役军人。”

莫培成的初心,来源于他的从军经历。在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中,莫培成曾亲眼看到许多战友因家境贫寒导致生活窘迫。“特别是在退役后,许多战友的生活也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给莫培成的触动很大。退役以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战友们改善生活。

一开始,他选择直接帮助战友补贴家用。1985年9月,就在退役后的第三天,家庭并不富裕的莫培成,选择了把部队发放的安家费和家里的卖猪收入共200元,寄给了广西一名家庭困难的战友。

自那起,莫培成一边创业,一边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农村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就是他的重点公益对象。

莫培成捐资建设中的海尾公园。

助农脱贫路 走在最前线

坡头区龙头镇海尾村是莫培成帮扶的一条村庄。莫培成把这当成自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新战场,担当起了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这是三层综合文化楼。”莫培成带着记者参观海尾村。文化楼的二层是智能监控室,占地100亩的海尾村尽收眼底。原来,莫培成捐出数十万为村庄安装了安防设备,实现了全村安全监控全覆盖。

这只是冰山一角。自2018年起,莫培成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为海尾村铺设了硬底化村道、路灯、排污管道,修建了海尾公园、文化广场等。如今,走进村里,笔直通畅的道路、宽敞的文化楼、高耸挺拔的绿树、鳞次栉比的特色民居映入眼帘。

三年前,近600人的海尾村由于缺乏产业和经济支撑,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2018年,莫培成偶然来到海尾村,他感叹海尾村邻近市区,又有山塘坡地,美景如画,村民热情淳朴,但农田丢荒,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道路坑坑洼洼,于是决心出手相助。

“要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必须让农田活起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自己动手建设家园。”三年来,在莫培成的帮助下,海尾村焕然一新,农田生机勃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莫老板是我们村的恩人!”采访中,海尾村村民小组组长莫木友说道。提起莫培成,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莫老板出钱又出力,经常亲自来监工,把关建设质量。”“对对对,他穿着皮鞋来,也和我们一起清屋种树。”

打造军创园 建功新时代

光“输血”不行,还要创造“造血”系统。光“脱贫”不行,还要实现“乡村振兴”。莫培成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听取村民对村庄未来的展望规划。经过反复调研,莫培成因地制宜地提出,让更多退役军人和当地群众共建“田园综合体+退伍军人军创产业园”,盘活土地的同时,解决闲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奏响一曲“田园交响曲”。

莫培成的想法一提出,马上得到村干部们的赞同。“将海尾村打造为集循环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基地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经多次召开村集体会议,村民高票通过这一规划,并积极参与到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的行动中。几经耕耘,海尾田园综合体已初具雏形。

莫培成摊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规划中的二期项目还包括军创孵化中心,通过深挖当地红色文化,以时尚化、创意化、科技化手段,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拓展训练、文化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我希望为退役军人提供一个就业创业平台,实现壮有所用。”

湛江是驻军大市,每年退役军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如何帮助大量退役军人找到用武之地,是莫培成多年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他认为,退役军人身体好,素质过硬,执行力强。结合湛江发展需要,退役军人可胜任的岗位不少,譬如专业海员、消防安全员。

他分析道,近年来,湛江大工业步伐加快,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专业海员、消防安全员等岗位紧缺,军创园可以提供海员证、消防安全员的培训,有效对接供需两端,既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问题,也满足湛江发展需要。

当下莫培成正乐此不疲地为军创园的申报工作奔波着。在他的构想里,以红色文化为魂,乡村振兴为体,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兵拓展训练功能,打造军创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产业园区,为退役军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