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特色小镇 > 正文

聚焦云南特色小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上新台阶

锄禾网|来源: | 2021-08-21 | 次阅读

滇南弥勒,曾经一半是城市,一半是乡村。因为红河水乡、“东风韵”小镇、可邑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4个“云南省特色小镇”的成功创建,整个区域城镇化品质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今的弥勒市,不仅一大半变成了现代化城市,那一小半的乡村也成为人们竞相打卡的网红旅游目的地。特色小镇的创建推动弥勒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幸福感与日俱增。



放眼全省,特色小镇已成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亮眼的明星,成为区域城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7个“云南省特色小镇”,有的位于城市中央,与城市相重合,如丽江大研古城、建水临安古城等,这些小镇的成功创建提升了城市品质,丰富了城市文化,彰显了城市特色;有的位于城市边缘,如屏边滴水苗城、安宁温泉小镇等,通过特色小镇创建完善城市结构、创建扩展城市功能,一改过去城乡接合区域混乱的发展模式;还有的坐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如罗平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元阳哈尼小镇等,它们发掘和保护民族文化,用现代化手段为偏远地区群众留存了一个诗意且充满乡愁的生活空间。



升高度 顾全局 坚持规划引领



云南省正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发展。目前云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0.05%,远低于全国63.89%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发展虽为大势所趋,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各方面进行探索。特色小镇建设只有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才能描绘出特色小镇的战略规划全景。



“你们多阵来我家闲?”这是老家在喜洲特色小镇的小赵师傅回家前对昆明朋友发出的邀请。过去,为了生计,赵家兄弟来昆明打工,一晃十多年,赚了钱他们还是想回老家去。这些年政府把古镇坑洼的路修好了,拆除了乱搭的房子,还帮助修整了老屋。“还好当年没有拆。”小赵师傅说,原先破败的老屋成了稀罕的白族民居,镇上干净又漂亮,兄弟们个个都想回来住。



重规划是大理喜洲古镇(白族)特色小镇建设的亮点。喜洲古镇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将其定位为“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内涵包括:具有国际一流资源和服务水平的高品质文化生态旅游小镇;看见点苍山,望见洱海水,品味白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以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示范小镇、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的标准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了定位,喜洲古镇又出台了总体规划,明确了投资金额、项目布局。小镇坚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先行、产业引领、基础完善、品质提升”的理念,采取“多规合一、融合布局”的方式,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编制《喜洲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喜洲特色小镇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彰显出“总规控制,详规布局,专规保护”的思路,引领喜洲特色小镇创建始终。



增投入 强基础 聚焦宜居要素



云南特色小镇创建之初,就列出了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其中宜居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聚焦宜居要素,各相关单位、部门、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建设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宜居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屏边滴水苗城为打造苗族风情浓郁、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苗族特色健康旅游小镇,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社会投资3.27亿元,对小镇旅游基础设施、道路基础配套设施和苗文化体验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投资,使得屏边滴水苗城成为首批特色小镇中风貌最为统一的小镇。



宜居的目标是老百姓在小镇住得踏实开心。结合职能职责,云南省在特色小镇培育推进中以垃圾和污水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采取城乡一体化和就近治理两种模式,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为生活在小镇的老百姓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禄丰市龙川江畔的黑井古镇在创建过程中的变化,让当地老百姓感到特别欣慰。历史上由于盐的开采,以及河道中的硝导致黑井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植被生态群落发生变化、气候干旱、缺水严重等问题,特色小镇建设主要通过“引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传统石筑工程”等,解决小镇饮水用水问题、生态植被恢复问题、河谷边坡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问题、原生植被还原问题等,既绿化美化了小镇环境,又治理了河道,解决了小镇的饮水用水。



勇创新 引活水 推进产城融合



在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政策背景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势头强劲的产业风口,文旅、农业、康养……多种创新模式遍地开花,精准化、精细化的产业规划和运营成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弥勒“东风韵”小镇是最近堪称网红的特色小镇之一,与众不同的建筑艺术、文化艺术创意成为吸引人们的热点。



“东风韵”小镇注重特色风貌打造。坚持新建建筑物与原有红砖艺术建筑群相统一,建筑设计与景观营造相统一的原则,打造特色建筑风貌。以红河哈尼族土掌房为原型,在材料和立面效果上增加艺术性、在地性,高标准建设文创公式市,延续万花筒、半朵云等红砖艺术建筑群风貌特色,实现原创艺术与建筑的交织,倾力打造小镇国际艺术中心。积极整合艺术资源,引入罗旭等艺术家入驻小镇,并在名家名人园成立个人工作室,通过名家名人效应进一步延伸、放大文创产品生产、研学、培训、参观体验等文化艺术产业链。2019年“东风韵”小镇获得省政府授牌后,依托弥勒10万亩优质高原葡萄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家+艺术家+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拓展葡萄酒、葡萄汁产业,做优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形成一产联动二产带动三产的产业链条。2020年,收购农户葡萄1000余吨,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000人次,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此外,小镇在营商户40余家,年营收千余万元,艺术资源活化运用、文创产品开发、艺术活动打造、葡萄产业链延伸等产业架构不断完善,业态打造成效明显。



建水西庄紫陶小镇通过挖掘地缘文化,结合地理资源优势,特色小镇将为城市区域经济、产业带来新的推动力,为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打造主题街区、提升生态环境、加强业态培育,建水紫陶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远销美、法、日、韩等国和全国各地,紫陶销售收入实现年均增长50%,培养紫陶从业人员3.61万人,从事紫陶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户达1631户。



走马云南特色小镇,各地多措并举,促进产业融合,激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小镇虽小,却由于新颖的发展方式得以与大城市一样丰满,人情满满,爱意满满,活力满满。(记者 朱丹)



【来源:云南日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