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网特聘专家 > 正文

院士成为“猪司令” 印遇龙背后的故事

锄禾网|来源: | 2019-01-19 | 次阅读

锄禾网报道: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我国生猪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目前我国畜禽产业(生猪产业)仍面临品种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畜禽产品安全、养殖效率低下、疫病问题突出等方面的难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却远非生猪产业强国;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猪水平仍有差距,头均产肉量也不高,依赖引进的高繁殖率、高瘦肉率、高屠宰率、低料肉比的种猪。然而,这种引种格局加剧了对国外种猪的依赖性。但从国外直接引种存在 3 个问题:①国外优质种猪价格高,增加成本;②容易进入“引种— 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③难以引到曾祖代的种猪。此外,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优良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导致一些宝贵的地方猪种资源濒临灭绝,我国养猪业将要面临猪种资源优势丧失的被动局面。因此,利用国内优质的地方种猪资源,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重大战略新品种种猪,提高我国优良种猪自我供种能力,是我国养猪业乃至整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畜禽养殖中,种养脱节,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面源污染。可持续农业是力推的重要生态农业模式。畜禽产业(生猪产业)面临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2017 年 6 月 12 日,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从养殖污染角度来看,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种养结合” 模式是解决养殖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种养结合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形式,经过将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好的农业链,不仅能处理禽畜粪便净化、减少燃烧作物秸秆等,还能进一步提高种养殖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农业力推的种养一体化模式。

此外,饲料添加剂、兽药、激素等的使用,为畜牧业的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定程度上也给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不规范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导致畜产品里的药物残留,降低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同时,抗生素大量使用所带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抗生素替代技术,是饲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合理的禁养限养规定,引发肉品供给断链、土壤退化,严重限制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农村就业、农业振兴不利。因此,生猪产业迫切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肉品质,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农民养殖增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在生猪行业,有这样一位科学家,被大家调侃为“猪司令”。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印遇龙院士。在新时代背后的故事系列中,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朴实而又卓越的科学家-印遇龙。 

年轻时,印遇龙是学生物学专业。当年的养殖业还处于发展状态初期,在单位领导建议下,改行投身养殖行业,这一干就是近40年。他说:“中国生猪产业每年有1.7万亿的产值,养猪一样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如今,印遇龙的养猪科学还征服了世界,他带领团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被国际著名杂志他引8157次,H指数54,从2011以来至今连继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年和2015年为中国引文桂冠奖,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

走进印遇龙位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办公室,这里没有想象中的宽大,装修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资料与书籍。

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印遇龙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率先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这些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饲料数据库,在行业内广泛应用。



2018年,印遇龙院士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踏遍了中国很多的省市,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他始终是低调谦和,一些媒体记者采访他从不拒绝,甚至不是记者,他也会耐心解答,就是这样的一位院士工作没有节假日。

2019年1月5日印遇龙团队应邀参加了科学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生态农业丛书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印遇龙院士负责“生态养殖研究与展望”分册的编写,分册将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作为导向,根据家畜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基础,结合优良的传统理念,翔实的介绍满足可持续发展畜牧生态系统要求的现代科学技术。而这只是他日常工作的缩影。

近40年的科学生涯工作中,印遇龙围绕“如何养好一头猪”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如何让生猪健康生长,并且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如何让猪肉好吃又营养,三是如何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印遇龙做的这三件事,正是一位科学家对生猪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发展的艰难推进,影响着我国产值万亿的生猪业良性发展。

如何让老百姓吃到好吃又健康猪肉?印遇龙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他解决了畜禽养殖中滥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截至目前,印遇龙及其团队研发的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生产技术已在全国100多家大型企业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印遇龙还研究中药饲料喂养法,“中草药既可以当作猪饲料,又可无需抗生素治疗猪的疾病,这样猪肉品质就能得到最大改善。”他向记者介绍,他正吸取传统放牧过程中采食药用植物的经验,使用茶叶喂猪。

如何解决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及粮食战略安全三者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管好猪屁股,印遇龙带领团队从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做起。“一个简单的道理: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用得就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这是缓解粮食战略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

即便很忙碌,但为了对科研进行推广、为了培养下一代的科研人才,在一些大型科技类或创新类活动的场合,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印遇龙的身影。他说:“科学普及很重要,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博士生导师,印遇龙现在每年仍带有十几名学生,但是想要成为他的学生并不容易。印遇龙告诉记者,他选择学生最看重的条件第一是做人,诚信是做农业科研最基本的素养,数据不容易得到,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造假,得实事求是;第二是得务实肯干,聪明有悟性,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事业心。

如今,印遇龙桃李满天下,毕业学生分别走进校园三尺讲台、科研院所和进军商业领域。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印遇龙院士对于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关注关注人生百态、洞察世界风云、纵览大农业的背后故事,请关注锄禾网,我们下期见。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