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网公开课 > 课程培训 > 正文
有机肥料生产技术与标准认证培训
锄禾网|来源: | 2017-12-01 | 次阅读
有机肥料生产技术与标准认证培训通知
相关单位及个人:
针对有机农业发展中肥料投入品存在的生产质量和标准认证问题,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农业公司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全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定于2017年12月20~22日在北京举办“有机肥料生产技术与标准认证培训班”。培训班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及认证机构人员讲授相关内容,并实地考察相关生产基地,旨在从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认证申请到应用推广,普及先进的有机肥料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行业进步与提升。
一、开课时间:
2017年12月20~22日,20日全天报到;21、22日全天授课。
二、培训地点: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区划楼一层报告厅。
三、培训内容:
1、植物营养原理与实践
2、科学施肥方法与实施方案制定
3、有机肥料种类及最新研究进展
4、新型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技术
5、有机肥料、生物肥料标准与技术指标
6、肥料有机评估认证流程与申请要求
7、肥料生态原产地评定流程与申请要求
8、有机肥料推广应用与市场营销有关问题
培训结束后,统一颁发结业证书。
主讲老师:
杨俐苹: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
副研究员,博士,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农科院作物营养与施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1~2005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植物生理实验室做博士研究,2005年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农化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肥料资源利用研究、土壤植物分析测试与推荐施肥研究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方土壤供钾能力及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200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土壤养分综合系统法与平衡施肥技术,1999),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专著及中英研究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技术10余项。博士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对植物营养及生理的影响。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壤测试推荐施肥研究以及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技术研究。目前主要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土壤养分高效测试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国家“973”项目“肥料减施增效与农田可持续利用基础研究”中“农田养分时空分异特征与精准调控原理”课题的“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分区养分调控原理”专题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持续农业中的养分管理”中的“土壤养分测试与推荐施肥技术”研究、农业部 “测土配方施肥专项研究”课题等。
张树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农学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化肥增值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有机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蔬菜协会土肥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新型肥料研制与工农业废弃资源化利用,主持和参加过国家863,农业部948,自然科学基金“纳米缓控释肥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系列产品与产业化开发”、“环保型高强度缓释复合尿素技术”、“利用所腐植酸生产微生物肥料技术与示范”等项目48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1项,鉴定成果9项,专利成果20项;撰写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8部。2008年荣获中华神农奖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农科教推十大优秀肥料专家;2010年荣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年发表 “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论文被评为“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
李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质检中心主任
博士、研究员,在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从事生物固氮、农用微生物资源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微生物肥料行业管理工作。现为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微生物学会付理事长。 研究结果,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和PCR技术研究大豆和花生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及其起源和进化关系,为超慢生大豆根瘤菌新种的正式发表提供了依据;对慢生根瘤菌系统发育研究中得出,23S rRNA比16S rRNA基因更为有效的系统发育标志基因;使用rep-PCR技术研究国内外的花生根瘤菌,得出了中国花生根瘤菌基因组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在国外实验室首次用16S-23S rRNA间隔区域(IGS)的PCR-RFLP研究慢生根瘤菌,试验结果表明它是鉴定这一类微生物的快速、简单和准确的手段。主持建立了微生物肥料(农用微生物产品)标准体系,为国内外首创。近几年主持国际合作、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课题12项。发表论文31余篇,合作主编专著2部,参编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唐茂芝: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从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30年,先后参加或主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29项,其中独立提出并作为主要负责人科研项目23项,参加标准制修订17项,发表论著39篇, SCI论文6篇。著有《碳排放与碳减排认证认可实施策略》、《认证认可结果采信及信息共享发展研究》、《适宜我国农业特点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等论著16部。
组织并参加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组织了中、日韩有机产品标准比对何互认研究;参加了亚洲有机农业标准制定;组织了中国加入欧盟第三国名单的研究和技术比对;组织了对有机投入物质评价机制和评价程序的制定;连续开展了中国有机产品数据统计和分析;参加了中国有机产品监督抽查和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监督检查。
刘静丹:生态原产地认证中心主任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万诚信用评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先后负责伊利集团伊利经典有机奶、深圳迈瑞病人监护仪、泉林本色纸制品等100多个产品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评定工作,及增值服务工作。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擅长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规划,数据分析及挖掘,市场及营销规划和企业生产管理。2016年出版《海外社交媒体营销》一书,收到广泛赞誉。
四、报名及收费:
报名截止时间12月20日。报名费用 2360 元/人,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统一开具报销票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有机农业专业委员会
2017年11月22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