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有机3.0 > 药食同源 > 正文

家用调味品,也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锄禾网|来源: | 2021-03-18 | 次阅读

青岛西海岸新区卫生健康官微

“香气满溢却化于无形,

配角出身却尽显佳肴风味。”

说的就是菜肴当中的香料。

实际上在我国的饮食文化里,

中药材被广泛使用,

以中药材为佐料,

不但能让食物更美味,

而且中药的药性也有益于健康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

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常用调味品。

1.

花椒

《本草纲目》记载“花椒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

说到花椒,人们首先会想到它特有的麻味,可刺激食欲,促进唾液分泌,还具有增香辛和除膻味的作用。所以花椒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位,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1、主要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2、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症、慢性肠炎、慢性菌痢属寒湿内蕴者,真菌性阴道炎寒湿下注者。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

2.

小茴香

小茴香是卤味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或加入鱼、肉、酱中,有去腥增香的作用,并能增进食欲。将小茴香晒干后,炒制,捣碎成粉末,就是一种香料了。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

主治:1、寒疝,睾丸肿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气香,能温肾祛寒,理气疏肝,主散下焦寒邪而止痛,为治疗寒疝常用要药。

2、胃寒呕吐食少,脘腹冷痛

3、肾虚腰痛:小茴香能温肾暖腰。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禁服。

茴香菜是一种蔬菜,

多用来做茴香肉馅饺子,

和它的种子(小茴香)一样,

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在北方很受欢迎。

3.

肉桂

肉桂是肉桂树干燥之后的树皮,厨房很常见的调味料,在中餐里常用来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也是一味中药。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

归经: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主治:1、主要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眩晕目赤,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寒疝奔豚,寒凝血瘀,经闭痛经,阴疽流注等。

2、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属肾阳不足证者,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寒凝血瘀证者。

注意事项:肉桂能助阳动血,凡阴虚阳盛,有出血倾向者忌用。孕妇慎用。

4.

胡椒

胡椒,黑胡椒,白胡椒,都是胡椒的同一种果实,黑胡椒是在秋末至次春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而成;白胡椒是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而成。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强烈,香中带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于烹制内脏、海鲜类菜肴;白胡椒的药用价值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进食欲、助消化,促发汗;

性味:性热,味辛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止痛,下气消痰,开胃进食

主治:1、主要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癫痫,风虫牙痛,蜈蚣咬伤等。

2、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结肠炎属脾胃虚寒证者,龋齿属风冷上攻者。

注意事项:热病及阴虚有火者禁服,孕妇慎服

5.

白芷

白芷其味芳香、微苦,具有去异味,增香味,调节口味,增进食欲的作用。既是药材,又是香料调料。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主治: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皮肤风疹瘙痒等。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炖肉时加入白芷,

会使肉更鲜嫩入味。

但白芷用量不能太多,

放入太多味道会偏苦。

6.

砂仁

提起砂仁大家可能不会陌生,因为它有一种特别的香味,经常被用作香料放在火锅底料或者卤料中当做调味品。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1、主要用于脾胃气滞、湿阻中焦,脾胃虚寒、呕吐泻泄,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

2、西医诊断为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等属脾胃虚寒者。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大便干结者禁服。

7.

生姜

提到生姜,大家可能最先想到这是一个调味食材,实际上这是一个备受历代医家称赞的中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主治: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寒咳嗽。

注意事项: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治风寒感冒,

可单煎或配红糖、

葱白煎服,趁热服用,

往往能得汗而解,

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中药调味品用量过度,

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

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供稿:健共体区第二中医医院

审核:周淳莉

编辑段 勇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