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季养生 > 正文

你知道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吗?“组团”养生,从“防燥”开始

锄禾网|来源: | 2021-08-24 | 次阅读

古人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那你知道,为什么秋季要注意养生吗?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记者据此采访了嘉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姚芳。



“人们常说秋高气爽,但是立秋过后紧跟着的就是处暑,处暑期间气候的显著特征为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早晚温差大,也使得秋季成为很多疾病高发的季节。”姚芳告诉记者,秋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胃肠疾病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感冒,精神抑郁等。



中医讲治未病,即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中医认为,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从而生出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而秋季对应的主要是“燥”,所以秋季养生,从“防燥”开始。除了“防燥”,还要警惕“情绪着凉”,通过调整生活作息方式来调整精神状态,防“秋郁”。



滋阴润肺



养生从防“秋燥”开始



“我们常说的燥,对应的器官是肺,所以秋燥易引起呼吸道相关疾病。”姚芳告诉记者,所谓“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哮喘、咽炎等疾病复发;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头发干燥、惊厥以及便秘等,有些人会以为这是感冒的症状,其实是“秋燥”在作怪。



漫画 张利昌



由于“燥”来自肺,所以防“秋燥”就要从滋阴润肺下手。姚芳表示,中医倡导“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所以秋季养生保健需遵循“养收”的原则,饮食保健应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生活起居以“静养”为主。



对于秋季养生,尤其是有上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姚芳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秋季燥热,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可以吃秋梨、百合等清肺的食物,达到润燥的效果。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熬夜,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浓茶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另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入秋后昼夜寒凉,中老年人的关节、腰椎间盘等部位的旧疾容易加剧,运动以轻缓的方式为主,可进行针灸、药浴治疗,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多变的天气是诱因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由于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性季节,寒暖渐变,所以秋天多变的天气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很容易引发原有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原因有: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致使血管堵塞;



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易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姚芳表示,秋季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方面就是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思想上不能大意;另一方面就是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以便能随时增减衣物。预防各种感染,感染是诱发心衰的首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病能力差,因此对感染要特别重视。情绪不能过分激动,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如果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等症状要及早医治。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有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秋季养胃首先要暖胃



“清补”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立秋以后,天气清凉,人们的食欲大增,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饮暴食加重了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腹部着凉,发生腹泻,而且如果胃没有养好,一些原本就有胃病的人则会导致胃病加重。



姚芳建议:秋季养胃,保暖是首要。秋凉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需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凉”一定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饮食要合理,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清淡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很多市民有秋季进补的习惯,对此,姚芳提醒大家,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进补的效果,中医认为,初秋人体脾胃功能处于休眠状态,“清补”更有利于人体吸收,而不宜进补滋腻的食物。所谓“清补”就是补而不腻,适当食用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湿热之气排除,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比如山药、莲子、菱角、板栗、藕、红枣等,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还可以选择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的食物促进食欲。目前进补不宜大量食用肉类,可以以粥类食物过渡,如山药粥、红枣莲子粥、荷叶粥、绿豆粥、红小豆粥等。



防“秋郁”



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健康



姚芳表示,所谓“秋郁”,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又叫作“情绪着凉”,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缺乏精力。



这些情绪障碍应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否则会积郁成疾,“秋季气温下降,并且慢慢开始昼短夜长,容易引起‘情绪着凉’。”



那么,该如何缓解“秋郁”呢?姚芳告诉记者,秋季可选择一些“慢运动”,如慢跑、散步、骑车等,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提神解郁。另外,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也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医学技术指导:嘉兴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姚芳)



【来源:嘉兴在线】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