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全球小麦和稻米产量有望创新纪录 2016年10月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6日发表最新一份《 【阅读全文】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精准扶贫需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 【阅读全文】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打好脱贫攻坚战:光伏+就业+产业,为贫瘠土地造血   海原县贾塘乡后塘村村民田晓坪,通过赊购母牛、集中饲养,解 【阅读全文】
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聚焦三农

育种升温,国产大豆要“发芽”

时间:2015-11-09  来源:


“所谓百里豆千里麦,大豆的区域性非常明显,每个区域都有适合的主栽品种。由于昼夜温差、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黄淮海及以南地区更适合种植高蛋白品种,而在东北种植的大豆含油量则相对较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石介绍告诉记者,通过育种选择,可以培育出高蛋白、高油、高异黄酮、低豆腥味、低抗营养因子、豆奶风味品质好的大豆品种,育种家在选育品种时会针对需求有所侧重。

育种研发

传统道路有力量,新技术有储备,满足多样化需求

大豆便于种植管理,还能培肥地力,但每亩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农民赚不到钱自然不愿意种。

在种植面积有限的前提下,提高单产是王道。

在国家大豆黄淮海区试主持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看来,品种、环境、栽培是决定大豆单产高低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品种是根本。”吴存祥说,“好的品种对大豆高产的贡献率能达到40%,因此,培育高产品种是摆在眼前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共选育出2062个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覆盖了全国所有大豆产区。“目前品种的单产还是可以的,参加区试品系的单产就能达到每亩180公斤~200公斤。”吴存祥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在传统道路上是有力量的,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作科所选育的‘中黄35’就是一个典型高产品种,在新疆地区采用滴管结合水肥同步技术,已经连续4年创造了亩产超400公斤的纪录,其中2012年创小面积亩产421.37公斤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

我国不仅是大豆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也是大豆基因资源最富有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大豆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对大豆育种都非常重视。吴存祥透露,近年来,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正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积累,关键性状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等得到全面发展。在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基础研究方面,通过对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出收割野生大豆泛基因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了大豆内(种)间结构变异的特点。发掘出野生大豆特有的优异基因,为阐明人工选择过程中大豆育成品种的基因变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豆玉米的营养互惠—— 一亩地长出两亩产量

玉米610公斤,与当地净作田玉米产量相当;大豆80公斤。这可是在同一亩地里的专家测产结果!

要不是在河南省永城市黄口乡李平楼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双高产示范田里亲眼看到,的确难以置信。

表面看,两行“郑单958”玉米、两行“郑豆0689”大豆玉米产量不减,还多收了一季大豆,俨然把两块地种到了一块地里去。实际上,这其中有着很多门道。一方面,利用“选品种、扩大带间距、缩小株距”的核心技术,土地生产率与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确保了玉米大豆协同增产;另一方面,通过“调播期、控倒伏和旺长、减氮”配套技术,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灾害损失率,保证单季稳产与周年高产。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项目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从2003年起,便开始了相关研究和实验,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规程。

杨文钰介绍,这一技术还有效突破了我国传统间作套种能够提高土地产出,但经济效益不高,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创新研制的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机和大豆收割机实现播收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全国农技中心油料处处长王积军表示,和玉米一样,大豆属于喜温作物,凡是能种植玉米的地方就适合发展大豆种植。同时,相对玉米小麦这些耗地作物,大豆能培肥地力,一亩地能固氮约3公斤,可减施4公斤~6公斤尿素化肥。为了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未来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和西南玉米产区将有巨大的大豆生存空间。

2/3   << < 1 2 3 > >>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